這次雖然是使用便宜的JR東日本機動三日卷玩東北
但指定席還是要劃的,在上野劃完位後赫然發現我們可以去緬懷一下之前搭過的北斗星哩!
但事實上還是晚了一步,只見到了空蕩蕩的月台和19:03發的北斗星3號看板
快下班時間的上野車站
隔天一早要搭車前往松島去
彷彿還沒睡醒的上野車站
有電漿電視顯示車次 編列,還有月台相對應的位置(左圖)
這是2005年來時所沒有的設備,當年只有告示牌(右圖)
但這樣的提醒始終讓人覺得揪甘心的
每個列車雨月台上設施的相對位置都標的清清楚楚
可以輕易的算好要轉乘時的最短距離
讓旅客不會多走冤枉路......
一樣是很貼心的排隊線
但咱們台北車站月台太窄了,不適用囉!
一個小時的新幹線就到東北第一大城--仙台
這排閘門就很有大站的氣勢
現在連東北都會標日中英韓的四語指示牌了
仙台站排班的計程車
也同樣的很有氣勢
車站前的天橋下方是巴士站
而且從二樓大廳出來後的天橋都可以直通站前的大樓
這樣真的很方便,旅客不用一直上上下下的,人車動線清楚
台灣的車站都不會好好學一學,只會拆一拆,地下化或高下化
然後車站就變成另一個迷宮了 根本問題有解決嗎?
月台上停著一列新幹線Max-やまびこ
接著才是進入近天的重點,我們要前往號稱日本三景的松島海岸
搭的就是從仙台到石捲的仙石線囉!
這是仙石線(せんせきせん)的路線圖
(轉載自VisWiki)
由圖上可以發現,仙石線和東北本線
在松島的那一段路線幾乎是重疊在一起的
所以其實也可以搭東本本線在松島站下車
只是距離觀光景點比較遠一些。
仙山現在仙台站的月台是跟大家垂直的
位於地下一樓,雖然有點距離,但標使都還蠻清楚的
站內圖的9 & 10月台即是。
這條路線是日本第一個地下化的路線,比東京地鐵銀座線還早兩年。
仙石線的班車大約是15分鐘一班,但大多是到東塩釜的普通車。
大約每一個小時,會有一班快速列車,到松島海岸約15分鐘(普通則要30分鐘)
雙線行駛的區域為『あおば通 - 東塩釜』,而『東塩釜 - 石巻』間則為單線
所以你答對了,必須要在車站交會列車
但即使如此,單線區間還是可以維持一小時兩班的班次
而且還挺準時的,台鐵的地方路線哪天可已有這種水準阿?
在本塩釜下車,準備搭船去松島
松島海岸是個很『低調』的車站
沒有左上方的告示牌還真不知道入口藏在哪裡
我很喜歡這種手繪的車站觀光地圖
松島海岸整個結構就只有這個短短窄窄的月台
前後都是山洞,瑞巖寺裡面有供奉著建造這條鐵路的殉職者
可見工程的艱難(但是詳細的過程我並不清楚)
這條鐵路是在1927年貫通至松島海岸的
偷看司機駕駛列車,發現他們都是以一個磁鐵做記號
隨著每站過去,磁鐵就會往下移一格
上面有到達時間,哪些車站交會列車
轉乘資訊都列在上面方便司機參考做到站廣播
由於人多,我以我們搭到下一站,再搭車回頭
但好像不少人也是如此......
只能說,早知道擠上剛剛那一班快速列車還比較實際
這一站叫高城町,月台是紡錘狀的
一個與我有這一面之緣,卻以後可能永遠不會再來的小站.......
我們的列車來了
再見了!松島小鎮!
待會兒我們要奔向山形,阿信的故鄉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