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北港朝天宮歷史,跟筆者前一篇所到訪的新港奉天宮差不多
明治38年(1905年),原廟體因大地震震毀,由北港支廳廳長安武昌夫發起地方人士捐款重建
至大正元年(1912年)初耗時三年竣工,並於大正10年(1921年)成立管理委員會。
感覺這個管理委員會還挺用心的,看官方網站就可以知道
不但創作了媽祖主題曲,還有中、英、日等語言等等的介紹
對於發揚媽祖文化真是功不可沒呢!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matsu.org.tw/index2.aspx
開車來到了朝天宮,廟的本身算是在一個「圓環」上面
至於是不是單行道筆者也不得而知,反正大家都駕駛得很自由
旁邊的店家大多是賣香的,騎樓可供香客停車,個人覺得還蠻有趣的
這一大包香要價NTD200元,內含兩把各21炷的香(七個爐)以及兩大包的金紙
這是香客大樓,原本還很納悶為啥中式的廟確有個阿拉伯風的建築呢?
原來這頂是媽祖娘娘的帽子啦!經老婆大人指點後才恍然大悟的!
廟前大道依舊叫做中山路
水平線是歪的,因為正門被檔死了,只能從側邊照...
淨空的一刻,按快門動作要快
這裡的屋簷一整個比新港奉天宮還要華麗許多
以建築學來說,這種屋頂稱為重脊飛簷,跟西方教堂的飛蝠壁看似有異曲同工之妙
這就是傳說中的北港香爐,香火鼎盛啊....
整個供桌上幾乎沒位置,比車城福安宮還誇張
擺上剛剛買的傢伙,開始拜囉!
朝天宮的建築包括了:正殿,奉祀媽祖;觀音殿,主祀觀音;東為三官殿,奉祀有三官大帝
後殿中堂是父母殿,奉祀的是媽祖父母兄姊;西為文昌殿,奉祀文昌帝君
右廂是福德政神殿,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;左廂有註生娘娘殿,主祀註生娘娘
依照標示的路線圖依序拜下去就是了!
這兒是正殿是也
沿路不止有路線圖,還有指標,不會迷路的
每個殿都有不同的香爐,果然是北港朝天宮呢!
三官殿往外拍,香煙裊裊,平日來不會人擠人喔!
後殿是父母殿,低調而古樸的風格,是筆者對朝天宮最大的印象
分別有乾隆時期、大正時期、中華民國的石碑
這種組合也只有咱們台灣才看得到
主政者到廟宇參拜,是種贏得民心的方式。清領時期是,日治時期是,今天亦是
日治時期,第一位到此參拜的台灣總督是佐久間左馬太(大正3年,1914年)
第13任總督石塚英藏石塚在位時正在建築基隆港、高雄港及東線鐵路...等等重大建設
施工上遇到許多困難,因而親身到此祈求,工程果然順利完成,因此獻匾「神恩浩蕩」
過了這個禮門,就是文昌帝君的地盤了
祈求金榜題名,並丟入准考證是一定要的
但筆者已經過了那一段年齡很久了,當年這種事可馬虎不得
再來是土地公,最後是註生娘娘
這個先打聲招呼就好,有需要再來...XD
北港朝天宮的販賣部,一整個把媽祖形象年輕化、生活化了
老傳統新感受,這也是筆者很推崇這裡的原因呢!
求簽也有SOP,不過近來過得還挺幸福順心的
沒有太大的疑難雜症需要媽祖大人解決,所以這次來拜拜球心安即可
求個符回來保庇一下也不賴
最後,以虔誠的心,把景仰化成熊熊的烈火
期望大家可以平安、順心、事業有成、國泰民安...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