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遙遠的2009年就走過山形-新庄的山形新幹線(詳見網誌),當時的つばさ還是舊的塗裝哩!這次從福島車站出發,終點是大石田,我終於把山形新幹線走完了。
福島車站新幹線月台的配置是兩個島式月台,分別是11、12和13、14番線,如果是一般車站是相當單純,一個月台為上行往大宮、東京,另一個下行往仙台、新青森方向即可。
然而,福島車站還有個重要的地位,就是分岔出往山形、新庄方向的迷你新幹線:山形新幹線。此時14番線就變得很有趣了,它不單單只是下行往山形方向而已,它也是往上行東京方向列車的停靠月台,非常忙碌就是了。
自由席的排隊線就有往東京方向和往山形方向的。
來張山形新幹線的路線圖
14番線特別以橘色的顏色區分出,是山形新幹線的專屬月台,E2系 やまびこ 和E3系つばさ解聯和結合的戲碼每幾十分鐘就要上演一次。
中間通過線並沒有隔音牆分隔,所以E5系 はやぶさ 和E6系こまち飛奔而過的戲碼也一直在上演,只能說日本的緩急分離真的做得很好。
我們要搭乘的E3系つばさ出現了,此時此刻列車相當乾淨,在高架段保護得很好,沒被「大雪蹂躪」,走過山形段後完全就不是這個樣子了。
往左轉個彎,我們跟東北新幹線主線說掰掰了,接下來的路就是從原本奧羽本線「升級」而成的山形新幹線,與秋田新幹線一樣,都是有名的「迷你新幹線」是也。
我們高度漸漸下降,準備從高架路段進入平面路段了。
整條奧羽本線升級後,在來線列車從福島到新庄也是和新幹線一樣的1435mm的標準軌軌距。
迷你新幹線可是有平交道的,原本在東京-福島間的275KM/HR車速也降到了只有130KM/HR,差不多就是一般特急的速度而已了。迷你新幹線最大的好處就是施工時程短以及不用再另外轉車,某整程度看來還蠻適合台灣的,不過台灣人又恨平交道入骨,沒有地下化或高架化一點都不「高級」,我們還是砍掉重練另蓋高鐵好了。
E3系つばさ列車的配置是從11號車到17號車一共7節車廂,第11車是Green car,12~15號車一共四節是指定席,16、17號車一共兩節是自由席,因為大雪減班上座率變得相當高。
我很喜歡這張列車案內的編法,除了日英中韓四語外,簡中和繁中還考慮到了對岸和台灣的名詞用語不同,非常用心。
一般座席是2+2的配置,與其他新幹線2+3的配置不一樣,換句話說就是每個座位是比一般新幹線還寬的,這狀況也發生在秋田新幹線的列車上,所以即使搭乘路線是東北新幹線上,劃位劃在つばさ或こまち的爽度是比較高的唷!
速度沒人家快,但位置比人家舒服。
椅距很長,抱小孩也不覺得擁擠。
有電源插座可以使用。
廁所和洗手台有夜店風。
本來想說,這年代還有人在打公用電話嗎?結果兩天後大雪,要跟旅館取消接駁車時,才感覺到公共電話還是很重要的啊!
接下來沿途是銀白的世界。
沒看到另一個山洞都不知道隔壁還有一條鐵軌,看雪機得多厚啊!
來段影片感受一下。
隔壁路線的鐵橋,底下的溪水也結冰了。
連房子都覺得快要被埋住的樣子。
還有不時遼闊的雪景出現。
夏天看到的果園溫室,現在只有棚架的樣子。
來到第一站停靠的米澤,旁邊停靠的在來線列車滿身是雪。
人員非常奮力的在清雪。
月台被雪埋住了。
下一站:赤湯。
招牌被淹沒的差不多了。
月台也是。
時刻表也是。
明明是大中午卻看不到太陽,所謂冷冷的太陽不過如此。
雪一點都沒有要停的意思。
終於快要到山形了,此時新幹線依然可以準點實在令人嘖嘖稱奇。
沒有房子的地方就是林地啊!
來到山形了,即使是最大站,月台的雪似乎還是清不完,這等車的樣子我看得都覺得冷。
這邊用另一個影片帶過,這邊是不同軌距共線的區域,到羽前千歲為止
天童,山形新幹線的另一個大站,基本上山形新幹線的功能就是「山形區間快」。
雪的力道依然不減。
剩下沒幾站了。
此時列車有時會臨時停車,我們發現停車都是因為有人在前面產雪,目的要讓列車安全通過,真的是非常辛苦啊!
有針葉樹的出現,有種「這邊是芬蘭聖誕老公公的家嗎?」的疑問。
目的地大石田到了,晚點不到20分鐘。
我們搭的E3系列車也已全身是雪。
對面的是要往東京去的列車。
大石田車站沒有手扶梯,但後面有電梯,由於大多數是要去銀山溫泉扛著大行李的外國觀光客(台灣人差不多有七成以上!),所以電梯消化的速度並不快。
連車站都是銀白色的世界。
有這台強力的機器,一位阿伯就這樣來來回回的清著雪。
但雪花片片,永遠清不完的感覺。
車站前的雪已經堆到二樓高了,雪中的山形真的不是蓋的啊!